十月十七日奏辞督办边防

我虽敦诗书,何尝习为将。
事急适无人,马棰偶一杖。
瓜时当受代,岂免怀怏怏。
登楼发长啸,遮眼憎叠嶂。
濠堂与鸥榭,恍惚梦欲忘。
上书亟自劾,不恤天下谤。
方将投江湖,物外肆豪放。
独来还独往,意气讵非壮。
寸心照人间,皎若月初上。
颓波既难挽,用舍贵有当。
安能事纤儿,束缚作恒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十七日奏辞督办边防》是郑孝胥创作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军事职位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与个人情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郑孝胥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等职,并最终官至湖南布政使。他在任期间,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做出了贡献。

  2. 诗歌原文:我虽敦诗书,何尝习为将。事急适无人,马箠偶一杖。瓜时当受代,岂免怀怏怏。登楼发长啸,遮眼憎叠嶂。濠堂与鸥榭,恍惚梦欲忘。上书亟自劾,不恤天下谤。方将投江湖,物外肆豪放。独来还独往,意气讵非壮。寸心照人间,皎若月初上。颓波既难挽,用舍贵有当。安能事纤儿,束缚作恒状。

  3. 诗歌解析:《十月十七日奏辞督办边防》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军务的淡薄以及其个人的志趣与情感。其中“我虽敦诗书,何尝习为将”表明郑孝胥虽然精通文学和学问,但并没有真正投身军旅生活。而“登楼发长啸,遮眼憎叠嶂”则反映了他对当前困境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十月十七日奏辞督办边防》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也是那个时代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风采,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与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