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敦诗书,何尝习为将。
事急适无人,马棰偶一杖。
瓜时当受代,岂免怀怏怏。
登楼发长啸,遮眼憎叠嶂。
濠堂与鸥榭,恍惚梦欲忘。
上书亟自劾,不恤天下谤。
方将投江湖,物外肆豪放。
独来还独往,意气讵非壮。
寸心照人间,皎若月初上。
颓波既难挽,用舍贵有当。
安能事纤儿,束缚作恒状。
我奏
我虽敦诗书,何尝习为将。
事急适无人,马棰偶一杖。
瓜时当受代,岂免怀怏怏。
登楼发长啸,遮眼憎叠嶂。
濠堂与鸥榭,恍惚梦欲忘。
上书亟自劾,不恤天下谤。
方将投江湖,物外肆豪放。
独来还独往,意气讵非壮。
寸心照人间,皎若月初上。
颓波既难挽,用舍贵有当。
安能事纤儿,束缚作恒状。
我奏
诗句: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夸。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译文: 随着年华的增长,我开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每当我参与宴会,总能感到自豪。尽管心中没有执着于修行(菩提),但美丽的外表依然吸引众人目光。我的锐气有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我总是自我反思。在宴会的酒桌上,我常常想起那晚的雨声,不知是谁在弹奏琵琶。 赏析:
《戊戌》 微醉取酒意,倚楼聊共斟。 风情属初月,凉思在高林。 荷气清宜晚,车声远未沉。 鲁连将玉貌,不去定何心?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微醉后倚楼共饮的情景,以及他对初月和高林的感慨。 - “风情属初月”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 “凉思在高林”表现了诗人在凉爽的秋日中思考人生或未来的情景。 - “荷气清宜晚”描绘了夜晚荷塘中清爽的香气,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美好。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终日江声里,凭栏入楚乡。 - 注释: 整日浸泡在长江的涛声中,站在栏杆上进入楚国的土地。 - 译文: 整日在江边听着涛声中度过,直到到达了楚国的土地。 2. 暮云百重合,夜雨十分凉。 - 注释: 傍晚时分云层重重,夜晚下着细雨,天气异常凉爽。 - 译文: 傍晚时分,云层厚重,夜晚下起细雨,天气异常的凉爽。 3. 赤县忧空切,吴船梦较长。 - 注释:
解析: 郑孝胥的《上海旅社二首其一》以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上海旅社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注释: - 海畺:大海; - 信:的确,确实; - 无事:没有事情发生,很闲适; - 沪渎:指上海市,是古代对上海的称呼; - 复多:又多了; - 人意:人们的意愿或想法; - 消:消磨;
题沈爱苍正阳集(丁酉) - 诗句释义: - 所积亦已久:意味着沈爱苍的文集积累了很长时间。 - 谁能默不言:暗指没有人能够沉默不语,即对沈的爱苍文集表示肯定和赞扬。 - 探喉殊整暇: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 出手见渊源:比喻沈爱苍的文章或学问有深厚的基础和渊源。 - 轶事皆庭训:所有的趣闻轶事都来自庭训,即都是经过庭训教育的内容。 - 高才定宿根
虹口(丁酉) 江流贯虹口,来往独匆匆。 海月横空澹,霜天带晚红。 虫沙期共化,骨肉事安穷。 谁判平生意,销沉向此中。 注释: 1. 虹口:地名,今上海市虹口区一带。 2. 江流贯虹口:指长江的水流穿过虹口地区。 3. 来往独匆匆:形容人流匆忙,来往不息。 4. 海月横空澹:海上的月亮高悬在空中,显得朦胧而平静。 5. 霜天带晚红:形容天色昏暗,但夕阳的余晖映照出一片晚霞红光。 6. 虫沙期共化
十三夜对月(戊戌) 秋月皎洁如此,诗人何不归? 诗言志,情寄意。此诗乃刘敞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闺中愁绪萦绕,旅中寒衣待穿。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和旅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寒冷。 一顾江山浅,方知所徇微。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徇廊千百转,底处可忘机? 诗人在漫步的过程中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中,听着歌谣,心情稍微有些悲伤。我时常感到孤独,但内心仍然坚定不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的精力,我的才华也似乎正在衰退。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就能创造出雄奇的作品。 注释:兀兀腾腾:形容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样子。闻歌稍觉悲:听到歌声而有所触动,从而产生了悲伤的情绪。孤怀时自振:孤独的心灵时常被激励振奋。百折理何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后,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注释】 1、照影吴波熟:比喻自己像照影于吴地江水中一样。 2、栖栖:忙忙碌碌的样子。岁又残:年岁又将过去。 3、雪成山万态:大雪覆盖的山,形态各异。 4、杨墨途宁合:杨朱和墨子的主张,即杨朱提倡利己主义,墨子提倡兼爱。 5、人天理:人间的道理。 6、逝川旨:指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赴鄂途中所作,诗人以自己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首联点明题意
注释: 六月十八日,风起 河干天已曙,深巷月犹明。 河干:河边,此处指京城。 残梦愁中断,孤蝉风外清。 残梦:未了的梦。愁断:愁绪断绝。 孤蝉:知了。 向来坚自掷,欲去惜终轻。 向来:从前。 坚:坚决。 欲去:打算离去。惜:爱惜。 此意何人会,踌躇独倚楹。 此意:此情此景。 会:理解、领会。 赏析: 《六月十八日风起(戊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因风而起而有所感触
【赏析】 《循龙州城垣遂入同风书院访仙岩登可思亭九月十六日也》,此诗作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作者为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对历史和文学的研究颇有成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个人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九月十六日登同风书院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从筑城开始,描绘了龙州的城垣,以及由此进入同风书院的过程。接着
【注释】 边:边境。付:交给。谁:指谁人。主人:比喻疆吏。几:几乎。忘之:忘记。孤军:孤立的军队。饥色:饥饿的神色。欲去不得辞:想离开却无法推辞。奉食:接受食物。黔敖:春秋时宋国贵族,曾设盛宴招待被围困的鲁国军民,鲁哀公曾向他乞讨食物。天幸闻嗟来:上天保佑,听到“嗟来”的命令。车薪:小车所运柴草,比喻力量微小。何从借一杯:如何能喝到一杯水呢?相视作隐语:相互之间当作隐喻的话。暇:空闲。政府诿疆吏
【注】 1. 高楼先生:指唐代诗人李白。 2. 江之浔:指江州的浔阳楼,李白曾在此登高远望。 3. 何曾梦见烟瘴地:意为没有去过烟瘴之地。 4. 蛮荒一落颜为黔:意为在蛮荒之地定居下来,颜面尽失。 5. 连城三月脱鬼手:意为春天的连城荔枝被人抢购一空。 6. 龙州还对山崎嵚:意为龙州山水险峻。 7. 边关形如马振鬣:意为边境的形势如同雄壮的马鬃一样威武。 8. 戍卒状似猿投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作答。“杂诗”即杂感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看法。首联两句写雄鸠自由自得,了无牵挂,而人却被名利所累,不得解脱;颔联写人受名利的束缚不能见人之豪情壮志;颈联写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豪情壮志,不能看到人之豪情壮志。 【答案】 译文: 雄鸠自鸣自唱,了无牵挂
注释: 槛熊,指关在笼子里的熊。猛姿,威猛的外形或姿态。子母猿,母子猿猴,这里指母猿。相依,相互依靠。可感,令人感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写槛熊和子母猿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屈、相互依靠的感慨。 "槛熊有猛姿,嗟汝负其胆",意思是说,关在笼子里的熊虽然威猛,但却没有勇气逃脱,只能叹息自己没有勇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哀叹。 "不如子母猿,相依殊可感",意思是说
【注释】 年光如逝水:时间就像流逝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流落付一叹:飘零的生涯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卷中有崔徽:卷子里有崔徽的照片。 缄封不能看:把照片放在信封里保存起来,但是不能打开看。 【赏析】 这首七绝写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伤。“年光如逝水,流落付一叹。”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人生易老。“卷中有崔徽,缄封不能看。”崔徽是唐代著名美女,诗人在卷中找到了崔徽的照片,但为了不让它受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