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猿

母猿中寒死,活汝苦无方。
其子抱母首,见之断人肠。
世间有情物,忽然异存亡。
生者何以生,视天空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猿》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母猿的悲鸣及其后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间情爱的深刻感慨。下面将从作品介绍、作者背景、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介绍:郑孝胥的《哀猿》以凄楚哀婉的笔调,生动地刻画了一只母猿在寒冷中死去的场景,以及其子因无法接受现实而抱尸痛哭的场面。诗中的“母猿中寒死”一句,不仅描绘了母猿的悲惨命运,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自然法则的反思。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们对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有了更深的感悟。

  2. 作者背景:《哀猿》的创作背景与郑孝胥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外交官。他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湖南布政使等。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郑孝胥的诗歌创作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3. 作品赏析:《哀猿》的语言简练而充满力度,诗人通过对母猿的描绘引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的“世间有情物,忽然异存亡。生者何以生,视天空茫茫。”揭示了人类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无助感和对生命的敬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孝胥高超的艺术造诣,更是其深邃哲学思想的体现。他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哀猿》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