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尧衢章江送别

孝亲久临朝,朝士习苟免。
有国孰与守,乱作盖已晚。
余公官江右,民教狱未谳。
残民以媚外,上下色无赧。
余公持不可,正论独侃侃。
弃官归养母,倾国徒一饯。
当时光绪末,名节立已罕。
陵夷五六年,瓦解果不远。
海滨出此卷,追话犹愤懑。
成名事亦小,无补愧言遁。
中兴苟有望,旧习当尽刬。
守官可矜式,相对摩老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余尧衢章江送别》是近现代作家郑孝胥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时代政治腐败与个人坚守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忠孝”精神的一种传承。在分析《余尧衢章江送别》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作者简介:郑孝胥(1862年—1937年),字太朴,号梅庵,浙江嘉兴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曾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后因政变失败而流亡日本。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2. 诗词原文:《余尧衢章江送别》原文如下:

孝亲久临朝,  
朝士习苟免。  
有国孰与守,  
乱作盖已晚。  
余公官江右,  
民教狱未谳。  
残民以媚外,  
上下色无赧。  
余公持不可,  
正论独侃侃。  
弃官归养母,  
倾国徒一饯。  
当时光绪末,  
名节立已罕。  
陵夷五六年,  
瓦解果不远。  
  1. 诗词解析:郑孝胥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和个人道德沦丧的不满。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依靠有道德和才干的人来维护,而不是像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的朝臣。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儒家思想中“忠君爱国”观念的认同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

  2. 历史背景:郑孝胥的作品创作于清末民初的历史转型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余尧衢章江送别》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涵。

  3. 文化影响:郑孝胥的诗歌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常引用其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表达,使得这首古诗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余尧衢章江送别》的深入解读,不仅能了解到一位文学巨匠的创作风格,还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