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岂知有死别,悠悠归人竟长绝。
毕生庸行击人思,不待高文写冰雪。
事亲何殊膝下儿,三载作妇未展眉。
九原纵化望夫石,应念人间失耦悲。
陈邦怀室胡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邦怀室胡珏诗》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郑孝胥,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最终官至湖南布政使。他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还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作。
作品原文:少年岂知有死别,悠悠归人竟长绝。毕生庸行击人思,不待高文写冰雪。事亲何殊膝下儿,三载作妇未展眉。九原纵化望夫石,应念人间失耦悲。
作品赏析:《陈邦怀室胡珏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心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亲情与爱情的深刻感悟。诗中“少年岂知有死别”表达了对青春逝去、亲人离去的无奈与悲痛;“悠悠归人竟长绝”则流露出对离别之痛的无尽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写作背景:郑孝胥在这首诗作中融入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位历经风雨的政治家,他的人生充满起伏,而作为一位诗人,他又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的文学创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陈邦怀室胡珏诗》是郑孝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历程,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后世赞誉,更因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而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