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汪衮甫

昔游江户三十馀,芝荃二公深器余。
甲午一战曲在我,卷旗跋浪归舟俱。
年将七十忽重至,堂堂九原不可呼。
郎君持节正壮岁,重我视昔情尤殊。
翠松红叶照白发,残年残世同欷歔。
斗枢霞意语何巧,文采焜耀惊东隅。
高才名门贵风节,以义相厉吾岂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汪衮甫》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孝胥所创作的一首诗。该诗反映了作者对故友的深情怀念以及自身经历的沧桑变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完成于郑孝胥晚年,具体年代不详,据推断可能是在戊辰(约1908年左右)左右。这一时期,郑孝胥已经年近七十岁,经历了甲午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沧桑变化。
  • 创作地点:诗中的“江户”通常是指日本江户时代,即今天的东京。而“芝荃二公”指的是当时日本社会中对郑孝胥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可能包括两位对他有赏识和帮助的官员或学者。
  1. 诗歌内容
  • 历史回顾:诗人回忆了早年在日本江户时期的经历,那时他与芝荃二公关系密切,得到了他们的深厚赏识和支持。这一历史背景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情。特别是通过描述甲午战争后的情景,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 个人境遇: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尽管年纪已高,但仍然无法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只能默默承受着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1. 艺术特色
  • 用典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斗枢霞意语何巧”,这些古典文学的引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用意和情感。
  • 意境描绘: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如翠松红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老去、世事变迁的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且充满哲理的意境,使得读者可以在品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 语言风格:郑孝胥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既有文人雅士的文辞之美,又不失直白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易于读者理解和共鸣。

《寄汪衮甫》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郑孝胥的文学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对于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