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白葭求题周璕画龙

退之龙移信奇语,巢居插天厌平土。
永叔盆池意更豪,百里中分千丈举。
程子真龙幸一见,误信神奇同朽腐。
豪釐脱命偶获赦,几逐虾鱼卷飞雨。
好龙徒得画龙本,冥想灵踪定何许。
董源能作拔山势,蝘蜓寻常宁可侮。
尸居如我不足论,龙变云云聊戏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程白葭求题周璕画龙
周璕,字元章,号清江。余乡人,年最少。一日,与余同登大涤阁,出所藏大幅画卷观之。画一巨蛟,盘旋于云烟间,若将破壁而去。其尾短而有力,势如铁鞭。鳞鬣尽透纸背,逼真之至;而目光炯炯,直指人上,令人不敢逼视。余曰:”此真神物也!” 周璕微笑曰:“非吾之过,亦不能有此耳。”
余闻之,叹曰:“画龙点晴,犹须数笔;此图则一笔而就,可谓绝矣!”周璕曰:“不然,此亦在手眼之际耳。”余不解其意。周璕曰:“凡物皆有灵性,当用心以体之。今者画龙,先以墨筋为之筋骨,后以水墨晕染之,使无血无肉。然后以淡墨写其眉目、须发,使有精神。然犹不似活龙。盖画龙未成,须得一真人以爪甲点睛于顶上。此龙虽已脱稿,犹有畏人之色。”余曰:“点睛之说,果有之乎?”周璕曰:“昔李公麟作《五鬼夜归图》,其中一鬼最奇。李公麟为点其睛,遂成千古佳话。余尝见古画龙多无睛者,惟张僧繇画龙,独得此法。故古人画龙,必点睛而后可也。”
余闻之大惊,以为古人画龙,必有深意存焉。于是请周璕为余绘一龙图。周璕欣然从之,遂取素纸置案上,磨浓墨于砚中。余见其笔意雄健,顷刻而成。既而展卷,见其龙蜿蜒于纸上,栩栩如生。乃知古人画龙,非无深意,实为点睛之妙用也。
周璕又谓余曰:“画龙虽易,点睛为难。点睛之法,须在笔力遒健之时,以手指蘸浓墨点睛于顶上,使之炯炯有光。若笔力弱,则点之无力;若笔力强,则点之太过。惟在笔力之间,方有此事。”余又问:“点睛之后,龙何以复有变化?”周璕曰:“龙本无首,无首则为死物。今点睛之后,龙之生气勃发,不复为死物矣。然龙之变化,皆在笔力之间。点睛之后,龙之形象更为生动,可以随意变化。”
余因问:“龙之变化,何以知之?”周璕曰:“余闻之:龙能行雨、能兴云、能吐火、能伏虎。故其变化无穷。然龙之所以能行雨、能兴云者,皆因其有气也。气者,龙之神也。故龙能吐火、能伏虎者,皆因其能变化也。变化者,龙之形也。故余常言:画龙难,点睛更难。非笔力遒健者,不能为之也。”
余听周璕所言,益信其画龙之妙矣。遂请周璕为余绘一龙图。周璕欣然应允,遂取素纸置案上,磨浓墨于砚中。余见其笔意雄健,顷刻而成。既而展卷,见其龙蜿蜒于纸上,栩栩如生。
余因问:“画龙之余,何不为余作一诗以记之?”周璕曰:“余不善诗,不敢当。”余曰:“古人画龙,往往以诗纪之。如张僧繇、吴道子、韩滉辈是也。今余欲为汝作诗,汝可为我否?”周璕大喜,遂取纸研墨,为余书一绝句曰:“画龙不画骨,只画眼中瞳。点睛犹未晚,更上一层楼。”
余读之,大为赞赏。遂留宿于周璕之家,共论画龙之妙。次日晨起,周璕送余出门,嘱曰:“画龙之道,贵在用心。吾生平未尝见真龙,但见真龙者亦不能得其神韵。今日一见君家之龙,真所谓‘神来之笔’也。他日君家如有画龙之举,吾当为君助一臂之力。”余闻之,不胜感慨。
然而世事无常,转眼之间,周璕已逝而去。余每每想起此事,心中不禁黯然神伤。然周璕之画龙技艺,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会想起周璕当年为我点睛的龙图,从而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