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

三王家天下,传子以相继。
秦政称一统,二世至万世。
生民立之君,道在仁与义。
仁义自无争,岂为一家计。
苟以力假仁,上下必征利。
举世治此学,自谓巧且智。
日居争敚中,孰能救其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首诗,由郑孝胥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的作者郑孝胥,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他是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郑孝胥在清末近现代初的政治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
  2. 诗歌内容:《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忧虑。诗中通过对比“夏后”与“吾皇”的形象,暗喻了满清政权与汉族王朝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提到“二年定辽海”,可能指的是清朝在康熙年间对蒙古、西藏地区的征服,这反映了当时国家边疆的稳固。
  3. 文学价值:《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感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同时,诗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心弦。
  4. 文化影响:《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5. 历史背景:郑孝胥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国家面临着重重困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郑孝胥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不仅是郑孝胥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那个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