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衡山南天门

出没苍烟根,端倪太古脉。
枢维洞穴牖,虚无削高壁。
繁采垂五光,远影带一碧。
芝菌蔚霞气,土石为天色。
玄雾共昏晓,幽苔无今昔。
鸣壑响易秋,绝巘气先夕。
险通崩剥痕,冥会神鬼迹。
宁知下界雨,但睹上方黑。
盘涡绕一线,澒洞塞四极。
寥虚冥我心,玄化培我翼。
二气岌相缠,万象陡然立。
倒觉鸿蒙合,俯愁象纬侧。
骖驾九神君,龙虎来迎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衡山南天门》是一首清代邓辅纶所作的诗歌,该作品广为流传。邓辅纶,字弥之,湖南武冈大甸人,道光八年(1828年)生,五岁能诗,十三岁入泮,十五岁补州学禀生,后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与王闿运同窗,尝于岁暮同走衡阳风雪中,宿废寺,酌酒谈诗以为乐。

这首诗作以衡山南天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衡山南天门的壮丽景色和神奇氛围。诗中“出没苍烟根,端倪太古脉。枢维洞穴牖,虚无削高壁”等诗句生动地勾勒出了衡山南天门的自然风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而壮美的土地上。

诗中的“鸣壑响易秋,绝巘气先夕。险通崩剥痕,冥会神鬼迹”等句子则进一步展现了衡山南天门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源于他对自然的赞美,更源于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描绘衡山南天门的美丽景色,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登衡山南天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邓辅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