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招宝山望海

危磴盘来,层台行到。浮屠绝顶游踪少。苍茫画意一条烟,海天空处风帆小。
半壁深林,四山荒草。戍楼古堠顽云罩。忽闻云外几声钟,钟声远落潮声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招宝山望海》是一首清代诗人邓瑜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踏莎行·招宝山望海》的作者是邓瑜,字慧珏,号蕉窗主人,江苏金匮人。邓瑜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与钱塘诸可宝为继妻。她工于词,著有《清足居集》一卷,附《蕉窗词》一卷。
  2. 内容:《踏莎行·招宝山望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海景画卷。诗中,危峻的石磴盘绕而上,层层台级直通山顶。诗人登上浮屠寺的最高处,游踪罕至,只见一片苍茫的画意。海天一色,风帆点点,显得十分宁静。然而,在这宁静之中,突然传来远处几声钟声,悠扬而深远,伴随着潮水的低语。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风格特点:《踏莎行·招宝山望海》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静谧。词中的景物描绘细腻入微,如“半壁深林,四山荒草”等细节,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同时,词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既注重形象描绘又不失哲理内涵的风格,使得该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踏莎行·招宝山望海》作为邓瑜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