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杂兴

弹铗侯门苦未能,乾坤何处倚枯藤。
倦图小息怀蒙叟,僻地幽栖愧少陵。
墙短绿分邻舍树,帘疏红落隔山镫。
柳枝吟断空惆怅,无复当时唱阿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晚杂兴》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时光易逝的感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节选:“池面萍初紫,墙头杏已青。携儿撑小艇,留客坐孤亭。相法无侯骨(1),生年直酒星(2)。正须遗万事,莫遣片时醒。”
  • 诗意解析:陆游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池面萍初紫,墙头杏已青”描绘了春天池塘边新长出的水草和墙头上盛开的花朵,色彩鲜明而生机勃勃。“相法无侯骨,生年直酒星”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依靠某种外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也认为自己的生活像酒仙一样自由不羁。最后两句“正须遗万事,莫遣片时醒”表达了诗人对于放下世俗纷扰、保持清醒头脑的愿望。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年间进士。他的一生多舛,仕途不顺,晚年退居家乡,过着田园隐居的生活。陆游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时代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苦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感情。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陆游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把读者带入到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如“池面萍初紫,墙头杏已青”一句,不仅写出了季节的特征,也通过色彩的变化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情感真挚:陆游的诗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
  • 哲理深邃:陆游的诗不仅仅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相法无侯骨,生年直酒星”一句,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理解。
  1. 与其他诗歌的比较
  • 与宋代其他诗人作品的比较:《春晚杂兴十二首(其十二)》中的“林下萧然一秃翁,吟髭全白醉颜红。米盐薪炭时时绝,自古诗人例合穷”,与方回的诗相比,方回在这首诗中更多地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陆游的诗歌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两人的诗都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诗更注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哲学的思考。
  • 与唐代诗人作品的比较:唐代诗歌以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著称。与陆游的诗歌相比,唐代诗人的作品往往更加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的营造。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故土的思念;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来表达诗人对友情和离别的情感。虽然两者都是抒情诗,但陆游的诗歌更注重于反映现实和个人感悟,而唐代诗人的作品则更注重于表现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春晚杂兴》是一首充满深意、富有哲理的古诗。它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陆游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启迪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