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绣枫

君家住近姑苏台,门前绿水群鸥来。
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
几年入洛曳珠履,笔端所向皆披靡。
为惜风光不待人,梦魂飞渡吴江水。
与君一见论心事,倾筐倒筐无所忌。
燕市酒徒今几人,酒酣更洒杨朱泪。
遥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飒飒凌苍烟。
吴中春草碧于染,聊寄相思到日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绣枫》是清代诗人刘大櫆的作品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在《送张绣枫》这首诗中,刘大櫆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君家住近姑苏台”描绘了友人居住的地方靠近美丽的姑苏台,给人以宁静美好的印象。而“门前绿水群鸥来”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江边鸥鸟戏水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接下来,通过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题内涵以及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张绣枫》这一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影响。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送张绣枫》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著称。全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之中。特别是“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友人家中的宁静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这种通过具体景象传达抽象情感的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技巧。

从主题内涵上讲,《送张绣枫》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乡愁的作品。诗中的“几年入洛曳珠履”,可能暗指作者自己曾经游历过洛阳等地,而“笔端所向皆披靡”则表明其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述,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从文化价值上分析,《送张绣枫》作为清代的诗歌杰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以及对友情和文化传统的重视。此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念,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给予现代人诸多启示和思考。

《送张绣枫》是一首集艺术性、主题性、文化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刘大櫆卓越的诗歌才能,也传递了深刻的友情、乡愁和文化理念。对于热爱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诗,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