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 堆絮体

雨初晴,莺始哢。唤起棠妃,唤起棠妃梦。绡扇白团纤手弄。半画桐花,半画桐花凤。
佩声迟,帘影动。临去秋波,临去秋波送。珠押领头金压缝。云比罗衫,云比罗衫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幕遮·堆絮体》是樊增祥所创作的一首词,通过顶针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副充满古典美的诗意画卷。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晚清时期诗词创作的风格与特点。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幕遮·堆絮体》的作者是樊增祥,一个在晚清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诗人。其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从举人到进士,再到官职的升迁,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表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2. 艺术特色:樊增祥的《苏幕遮·堆絮体》展现了传统诗词的精髓和晚清诗词的创新趋势。这首词通过“堆絮体”的修辞手法,即前一句作为后一句的前半部分,形成一种类似迭棉堆絮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这种独特的形式不仅让词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其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

  3. 历史影响:《苏幕遮·堆絮体》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樊增祥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晚清诗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万树在其基础上创新出“堆絮体”,使这一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为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灵感。

樊增祥的《苏幕遮·堆絮体》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次艺术上的革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也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之处。

注解

堆絮体:用一种顶针叠句作词,将前句借作后句的前半部分,如迭棉堆絮,故称堆絮体。

哢(lòng):鸟叫。

「唤起棠妃,唤起棠妃梦」句:用唐明皇与贵妃典。释惠洪《冷斋夜话》:「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团扇:东汉·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绡扇白团纤手弄:化自宋·苏轼《贺新郎·夏景》:「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桐花凤:鸟名,以暮春时栖集于桐花而得名。与桐花意象连用时多表两情依依,形影相随。明·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佩声迟」句:侧面描写男子离去。

秋波送:以目传情。 秋波,美人的眼神。

「珠押领头金压缝」句:形容后文罗衫的精緻繁复。

罗衫:丝织衣衫,极轻,有的呈白色,故有「云比罗衫」之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