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 灞桥感柳,用清真韵

晚烟直。桥下罗纹水碧。长亭柳、曾系玉骢,金缕依依可怜色。咸秦岂异国,人识新丰倦客。东风里,一搦楚腰,抱月飘烟不盈尺。騕袅去无迹,叹不似江南,长见帆席。华林嫩叶春虫食。
随渭水东去,岳莲西指,雨迎烟送四五驿,直青到河北。恻恻。绮愁积。似摇落江潭,一样凄寂。花开陌上春无极。奈拗颈桥畔,数声风笛。春闺红泪,共夜雨,枕上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陵王·灞桥感柳》是诗人樊增祥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光绪三年(1877年),表达了诗人在长安古道上的感怀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故国命运的忧虑。

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生于湖北恩施,是一位有影响的清代诗人、文学家。他早年考中举人,后入进士,历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令,最终担任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等职。樊增祥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擅长写景与表达思乡之情。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