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爽翁卜妾秦淮,赋此调之

雀桁闲花,雉场秋草,渠侬不解伤春。堕策闲坊,一株红桕遮门。十三楼下秦淮碧,侧乌纱、亲访桃根。谩销魂、三十年来,此度才真。
萧郎四九头先白,要蓝罗小袖,早暮看承。天女维摩,相逢总是禅人。短辕长柄知何用,料春风、不煮仓庚。问香茗、不唤朝华,定唤朝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爽翁卜妾秦淮,赋此调之》是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樊增祥(1846-1893)是一位著名的近现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樊增祥的诗词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樊增祥的这首《高阳台》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体悟。诗中的“雀桁闲花,雉场秋草”等意象,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而且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态。而“渠侬不解伤春”更是点明了主人公对于传统文人伤春悲秋情怀的不屑一顾,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独立的个性。

樊增祥的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哲思。它让人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宁静与超脱。同时,这首词还揭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主题: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樊增祥的这首《高阳台》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作,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那份宁静与超脱,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