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匡衡故里作

大儒盛时栋,为儒衰世珍。子政忠被谤,衡也坐秉钧。
小心事权要,大言论妃嫔。可以弼天子,不敢忤幸臣。
千古此秘要,沽直登要津。儒者学何事,大节宜轮囷。
哀哉匡张辈,所学岂不醇。经术与文章,无补瓦裂身。
乃知患失念,六籍之荆榛。《小雅》好正直,垂诫何谆谆。
说《诗》求解颐,知非鲠亮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匡衡故里作》是清代潘德舆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大儒盛时栋,为儒衰世珍。子政忠被谤,衡也坐秉钧。小心事权要,大言论妃嫔。可以弼天子,不敢忤幸臣。千古此秘要,沽直登要津。儒者学何事,大节宜轮囷。哀哉匡张辈,所学岂不醇。经术与文章,无补瓦裂身。

这首诗通过对匡衡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了匡衡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匡衡的歌颂,表达了对儒家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和推崇。

匡衡,字稚圭,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匡衡年轻时就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但他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来照明读书。于是他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令人敬佩。

潘德舆(1785-1839),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赞誉。《过匡衡故里作》是他创作于嘉道年间的一首优秀作品。全诗通过描绘匡衡的故事,表达了对儒家道德和价值观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面。

《过匡衡故里作》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匡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