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桓学伊管,此风邈云汉。师道懈不立,治法日涣散。
堂堂汉昭烈,受教抑气岸。能求诸葛公,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老靡股肱赞。帝王重典学,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经术亦潜玩。孙曹彼何师,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春秋》书贼乱。
涿州吊汉昭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涿州吊汉昭烈》是清代诗人潘德舆创作的一首古诗,旨在表达对东汉末年英雄人物刘备(即“汉昭烈”)的哀悼和对其政治理念的批评。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态度。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原文:《涿州吊汉昭烈》是清代诗人潘德舆的作品,其原文如下所示。
堂堂汉昭烈,
受教抑气岸。
能求诸葛公,
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
老靡股肱赞。
帝王重典学,
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
经术亦潜玩。
孙曹彼何师,
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
《春秋》书贼乱。
诗歌赏析:潘德舆通过这首《涿州吊汉昭烈》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之情,同时指出了刘备晚年的失误和不足之处。诗中赞扬了刘备年轻时的学识和才能,以及他能够向诸葛亮学习的态度。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刘备在晚年变得骄傲自满,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和自律,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和法治的思考,认为即使是帝王也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度和规范,不能任性妄为。
创作背景:潘德舆生活在清初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创作了这首反映时代特点的诗歌。此外,潘德舆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人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可以看出《涿州吊汉昭烈》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古典诗歌,也是一篇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