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桓学伊管,此风邈云汉。师道懈不立,治法日涣散。
堂堂汉昭烈,受教抑气岸。能求诸葛公,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老靡股肱赞。帝王重典学,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经术亦潜玩。孙曹彼何师,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春秋》书贼乱。

涿州吊汉昭烈

汤桓学伊管,此风邈云汉。师道懈不立,治法日涣散。

堂堂汉昭烈,受教抑气岸。能求诸葛公,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老靡股肱赞。帝王重典学,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经术亦潜玩。孙曹彼何师,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春秋》书贼乱。

【注释】

  1. 涿州:今河北省涿县。
  2. 汤桓:指汉初的开国功臣萧何和曹参,因二人都姓曹、名参,合称“萧曹”。
  3. 伊管:伊尹是商朝大臣,曾辅助商汤王治理国家。
  4. 邈云汉:意即与遥远的汉朝相比。
  5. 师道:指教师的职责。
  6. 伊傅:指伊尹和傅说,都是古代贤相。
  7. 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8. 孙曹: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曹操,这里暗指刘备和孙权。
  9. 僭窃:指非法篡夺。
  10. 《春秋》:古代史书的一种,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前489)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68)鲁国史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首先回顾了汉代的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师道严谨、治国有方的优良传统,然后指出了三国时期刘备对诸葛亮的过分依赖和对孙权的忌惮,最后指出了刘备在临终前应该学习诸葛亮,而不是像孙权一样僭越窃取政权。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寓意明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