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写孝经诗”,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释,明确关键意象及所表达情感。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意思是:从前写的今天也写了,但今天的写法和过去完全不同了。这是全篇的第一句,也是全诗的总纲。

“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意思是:从前哭的时候现在也哭了,但是两者哭泣的方式不同,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全诗的第二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意思是:虽然前次写的很丑陋,但在嬉戏中却被称为小凤凰。这是全诗的第三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意思是:如今写的和过去写得一样,谁能分辨出哪些是瑕疵哪些是美玉呢。这是全诗的第四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意思是:从前哭泣是因为依恋父母而悲伤,虽然外表显得忧郁却内心没有痛苦的感觉。这是全诗的第五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意思是:如今哭泣又有什么用呢?泪水只会白白地使眼睛干涸,毫无用处。这是全诗的第六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意思是:哀痛啊!那一卷书啊,写完之后还要踌躇再三。这是全诗的第七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意思是:你也称呼他的儿子,学习并不在于五车之书的多少。这是全诗的第八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意思是:我只要求有孝顺、友爱的本性,尊敬爱护的道理是真实的。这是全诗的第九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意思是:这也不依赖于富贵和显赫的地位,名声远播到九州大地。这是全诗的第十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意思是:只求守护我的自身,警惕警惕保护我的身体。这是全诗的第十一句,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意思是:你有一个年幼的小侄子,神采清秀,相貌端正。这是全诗的第十二章,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意思是:七岁的时候非常怀念故乡,好像要继续守卫门户一样。这是全诗的第十三章,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意思是:这篇文章的大道理就在这里了,这首诗不是繁琐复杂的。这是全诗的第十四章,也是全诗的过渡句。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意思是:我又呼唤自己的孩子读给他的母亲听吧。这是全诗的最后一章,也是全诗的收尾句。

赏析:“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两句总起。诗人以时间为线索,由古至今,写出了人世间变迁无常、世事沧桑的感叹。

“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两句转折,从“昔日”写到“今日”,由个人写到家庭,由家庭写到社会。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两句承上启下。前两句说,尽管前次写的很丑陋,但在嬉戏中却被称为小凤凰。后两句说,如今写的和过去写得一样,谁能分辨出哪些是瑕疵哪些是美玉呢。

“昔泣实恃爱”以下六句都是抒发感情,由个人写到家庭,由家庭写到社会。前四句说:从前哭泣是因为依恋父母而悲伤;虽然外表显得忧郁却内心没有痛苦的感觉;如今哭泣又有什么用呢;泪水只会白白地使眼睛干涸,毫无用处。后两句是总结,哀痛啊!那一卷书啊,写完之后还要踌躇再三。

“儿亦呼其儿”以下十句都是描写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作者先是称赞儿子有孝悌的本性;然后又强调自己不求富贵荣华,只求守护自己的身体;接着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期待;最后希望天下的人都能有这种思想。整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感人,表现了古代士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