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京口

流水寒烟送六朝,西津渡口一停桡。
白鸥渚冷蘋花老,黄鹄山空槲叶雕。
残笛秋生江馆月,落帆风急海门潮。
今宵且醉兰陵酒,赖有明镫慰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童轩是明代《京口晚泊》的作者。《京口晚泊》描绘了落日青山、疏烟古寺和垂钓的渔船,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中的诗人以孤舟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京口晚泊》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其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意境深远。通过对落日、青山、古寺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是“流水寒烟送六朝”,“白鸥渚冷蘋花老”,“残笛秋生江馆月”,这些诗句不仅勾勒出了京口的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京口晚泊》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诗中通过“望中无限景,都属钓鱼舟”这样的句子,揭示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和对故乡无尽的牵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成为一种情感的流露和心灵的触动。

《京口晚泊》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清代潘诚贵的《晚泊京口》和刘嗣绾的《浣溪沙·晚泊京口》,都是继承和发展了《京口晚泊》的主题,使得这首作品得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人们传诵和解读,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口晚泊》不仅是明代童轩的一首杰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明清之际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审美情趣,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