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

八月风露清,林端枣红皱。
喜我故人归,归与穷昏昼。
离绪依僮仆,欢情隔老幼。
如此二十年,思之令人瘦。
似我客京华,卖文救颠仆。
官长怕逢迎,溪田忆耕耨。
悠悠寄征旆,披披拂归袖。
及来故山边,壶榼争相就。
懒说短长亭,梦惊东西堠。
翻思君在远,岁月荒难究。
去者松楸古,来者年齿茂。
君犹住燕山,缥缈亲句读。
如今事已然,志愿颇稍售。
出入有儿郎,孙亦复娟秀。
茗碗列前轩,炉香置几右。
主客醵钱刀,亲朋罗饤饾。
笑语多旧事,契阔喜新觏。
时杂往来客,中有草木臭。
是时江南天,烟雨寒橘柚。
明当少有携,一醉为君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是明代诗人潘高的作品。潘高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听闻故人归来时的复杂情感和心境,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故乡情怀。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八月风露清,林端枣红皱。喜我故人归,归与穷昏昼。 离绪依僮仆,欢情隔老幼。如此二十年,思之令人瘦。 似我客京华,卖文救颠仆。官长怕逢迎,溪田忆耕耨。 悠悠寄征旆,披披拂归袖。及来故山边,壶榼争相就。

  2. 诗歌赏析:《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风格,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情。首句便以“八月风露清”开篇,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清爽的秋日景象,为下文的情感铺垫。随后,诗人通过对故人归来的喜悦之情进行描写,表达了对友人重逢的欣喜若狂。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离别的伤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离绪依僮仆,欢情隔老幼”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朋友之间因岁月变迁而产生的距离感和生疏感。这种情感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也体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哀愁。

  3. 艺术特色:潘高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来触动读者的心灵。《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便是这样一首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和鲜明个性色彩的作品。诗中的“喜我故人归,归与穷昏昼”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归来的喜悦之情,更是一种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简单幸福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4. 历史背景:潘高是明末清初的江南金坛人,以工诗著称,其诗作风格清真古淡,深受时人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更在社会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潘高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5. 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忽视了精神文化的滋养。潘高的诗歌提醒人们,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晋陵喜闻于子遂庵归里却寄十二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