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元宵后二日倚声

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风尖寒峭逗疏棂。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
独有海棠娇艳好,窗前日对娉婷。花应笑我鬓星星。感时人易老,嫉俗户长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元宵后二日倚声》是清代诗人潘榕所作,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风尖寒峭逗疏棂。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后的夜晚景象,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诗歌原文

元宵后二日倚声。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风尖寒峭逗疏棂。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独有海棠娇艳好,窗前日对娉婷。花应笑我鬓星星。感时人易老,嫉俗。

  1. 作者简介
  • 潘榕(活动于清中叶),具体生平不详,但诗作《临江仙·元宵后二日倚声》展现了其文学才华。
  1. 诗意解析
  • 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风尖寒峭逗疏棂。 描述了元宵节过后的夜晚,灯火已熄,只有寒冷的微风和稀疏的窗户透出微弱的光。这种寂静与孤独的感觉,使得诗人更加思念过去热闹的场景。
  • 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 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美好记忆,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梅花与柳树都未能留住它们的美丽与生气。
  • 独有海棠娇艳好,窗前日对娉婷。 通过对比,突出了其他花卉无法比拟的美,尤其是海棠花的艳丽,使诗人倍感欣慰和骄傲。
  • 花应笑我鬓星星。感时人易老,嫉俗。 诗人以花为伴,感叹岁月不饶人,同时对社会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元宵节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寂寞春昼”、“梅魂柳眼”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节日的热闹到夜晚的寂静,再到对花的赞美和对人的感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临江仙·元宵后二日倚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