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杏花楼昔年与眉子寻春对酌处

破瑟寻鸾,遗钗拾凤,香尘潮没仙踪。文杏仍花,客来已换愁容。芳尊屡导低鬟笑,霎金迷、梦影惺忪。话松陵、老去词仙,莫过垂虹。
苍颜白发维摩境,拚散花何碍,玉局缘空。漫说华鬘,天涯双卫难逢。啼莺不管人伤别,劝斜阳、冷入帘栊。算多情、洛浦微波,独驻惊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杏花楼昔年与眉子寻春对酌处》是潘飞声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在杏花楼与朋友寻春对酌时的感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
  1. 作品原文
    破瑟寻鸾,遗钗拾凤,香尘潮没仙踪。
    文杏仍花,客来已换愁容。
    芳尊屡导低鬟笑,霎金迷、梦影惺忪。
    话松陵、老去词仙,莫过垂虹。

  2. 作品内容

  •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杏花楼与朋友寻春对酌时的情景。词中提到“破瑟寻鸾,遗钗拾凤”,展现了一种寻找旧友或旧日情事的怀旧情绪。
  • “香尘潮没仙踪”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如同被香尘掩盖的仙境般难以寻觅。
  • “文杏仍花,客来已换愁容”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客人的情绪变化,从盛开到凋谢,再到客人离去带来的忧愁。
  • “芳尊屡导低鬟笑,霎金迷、梦影惺忪”描绘了词人在饮酒时的快乐和迷茫,金樽中的酒让词人恍惚,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 “话松陵、老去词仙,莫过垂虹”则提到了词人在松陵这个地方的回忆,以及他对于词坛上其他诗人的评价。

《高阳台·杏花楼昔年与眉子寻春对酌处》不仅是一首充满怀旧之情的词作,也是对友情、时光流逝及文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潘飞声的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