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瑟寻鸾,遗钗拾凤,香尘潮没仙踪。文杏仍花,客来已换愁容。芳尊屡导低鬟笑,霎金迷、梦影惺忪。话松陵、老去词仙,莫过垂虹。
苍颜白发维摩境,拚散花何碍,玉局缘空。漫说华鬘,天涯双卫难逢。啼莺不管人伤别,劝斜阳、冷入帘栊。算多情、洛浦微波,独驻惊鸿。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杏花楼:地名。“眉子”指李清照,时为赵明诚之妾。
寻春对酌:寻觅春天,对饮美酒。
破瑟(sè)寻鸾:《楚辞·招魂》:“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惙恍忽而无端兮,顾明月而太息。”王逸注:“《九歌》曰:‘操余弧箕朝霞兮,捐余玦与江浦。’”
遗钗拾凤:《离骚》:“怀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庄子·齐物论》:“颜渊问仲尼曰:‘孟孙才其外乎?’仲尼曰:‘然!’仲尼出,子贡入,闻之曰:‘始吾于人也,听之于神,吾听夫子曰也,非听其言也,听其行焉!’”
香尘潮没仙踪:唐白居易有《香山寺》诗云:“来游香山寺,香积满空庭。松声多古韵,石路净无尘。塔上题名在,林间置杖因。自惭尘土人,来作佛前僧。”此以“香尘潮没”形容人世纷扰,如水淹没了神仙踪迹。
文杏仍花: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客来已换愁容: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芳尊:酒杯。
霎(shà):一瞬之间。
金:指梳妆用的金色头饰。
梦影:梦境。
话:说。
松陵:即晋王羲之。晋代王右军是当时书法的大家,他喜欢鹅、鸭之类的动物,常常把它们画在书信中作为礼物寄送给友人。后来有人把送鹅毛信的人称为“书家”,称他的信为“尺牍”,称他所住的地方为“松陵”。这里借喻赵明诚的书斋为“松陵”。词人曾为赵明诚的书房取名为“松陵”。
维摩:即维摩诘,又称居士。据佛教传说,他是释迦牟尼时代的一位菩萨。相传他住在拘楼比丘国(今印度南部)的一座山上,名叫毗摩支那(梵文Vimārajī),意译为“清净土”。他善于辩论,能以机锋应对,使对方无法反驳。
华鬘(huán màn):佛教语,指佛陀说法时的美妙言辞和仪态。
双卫:佛教语,指阿罗汉的二徒,分别叫“提婆达多”(tīpūdātu)和“提婆达多”(tīpūdātu)。
洛浦:(洛阳)附近的河流。
惊鸿:指飞鸿,比喻美好的景色。
【译文】:
破开瑟弦,寻找鸾鸟,丢下玉钗拾起凤凰。曾经的香尘被潮水冲刷掉,只留下仙人的踪迹。文杏花开依旧美丽,客人到来却已经改变了愁容。频频斟酒,低低地笑着,一会儿又迷糊地睡去。说起当年在松陵相聚,那时的我像词圣一样,如今你在哪里呢?
苍苍白发如同维摩诘,虽然散花,但是没有玉局缘空,依然如此孤单。即使说华美的言辞,天涯两地难以相遇。杜鹃鸟不顾人的伤心离别,劝斜阳,让冷风吹进帘栊。就算多情的人,也有洛浦上的微波和孤雁独自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
上片先写梅花的遭遇,再写梅花的风采,最后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开头三句,先从眼前所见落笔,写出了梅花在春风中摇曳的情景。“文杏仍花”四句,描写梅花在风中摇曳的动人姿容,突出了梅花不畏寒霜、傲霜斗雪的品格。接着又以“客来已换愁容”一句,衬托出梅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结尾三句,用典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下片首句点明“松陵”,说明词人曾在那里读书、交友。然后写自己的感慨,感叹岁月无情。中间两句,由“维摩”“双卫”等典故,引出了与梅花的相会。结尾两句,用典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这首词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