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园中即事

晨昏候母安,此外便聋哑。胜败两相忘,以金注若瓦。
万物质非铜,造化工始冶。烦暑不入林,园中避炎夏。
浮云视岂真,松风听未假。六月余雨泽,禾黍被原野。
二三素心人,弹琴敲棋者。短服复散发,《黄庭》手常把。
高枕卧北窗,陶潜吾师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园中即事》是宋朝李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园中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夏日园中即事》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夏日园中即事》:

  1. 诗歌原文:《和夏日园中即事》是宋朝李复诗作。原文如下:
    雨过深园暑气清,拂云松竹映重阍。
    预期节物移承露,自验方书采合昏。
    片影有缘聊暂寄,寸心无事得闲论。
    风光未信随流转,犹见飞花落酒尊。

  2.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李复的《夏日园中即事》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园中夏日景象。诗中的“雨过深园暑气清,拂云松竹映重阍”描绘了一幅雨后园林的清新画面,透过轻拂的云彩和翠绿的松竹,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清凉与宁静。
  • 情感表达:诗中的“预期节物移承露,自验方书采合昏”透露出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微妙感受,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这些变化,更是在通过这些变化表达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哲理思考:“片影有缘聊暂寄,寸心无事得闲论。”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影子,也能带来暂时的寄托;而自己的心境则是如此的平和,以至于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论心中所想。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李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片影有缘聊暂寄”,使得诗中的自然景物都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深度。
  1. 创作背景
  • 《和夏日园中即事》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作为宋代的文学家,李复可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创作了这首作品。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夏日园中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夏日园中即事》,可以看到宋代李复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这不仅展示了李复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