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江中望九华山

不为看山不挂冠,布帆无恙度云关。匡庐九叠都看遍,九子重看画里山。
天澹澹,水漫漫。隔江岚翠袭衣寒。轻舟不住梅根浦,爱向中流数髻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时雨并未创作名为《鹧鸪天 · 江中望九华山》的文学作品。《鹧鸪天·江中望九华山》是清代诗人薛时雨的作品,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薛时雨(1612年—1681年),字介生,号宁翁,晚号一瓢道人,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江苏吴县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丰,尤其在诗歌方面有独到之处。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鹧鸪天·江中望九华山》的原文如下: 不为看山不挂冠,布帆无恙度云关。匡庐九叠都看遍,九子重看画里山。 天澹澹,水漫漫。隔江岚翠袭衣寒。轻舟不住梅根浦,

  3. 诗词赏析:薛时雨在《鹧鸪天·江中望九华山》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首句“不为看山不挂冠”,意味着不是为了看山而特意戴上帽子,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布帆无恙度云关”则描绘了诗人顺利通过云雾缭绕的关卡,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匡庐九叠都看遍,九子重看画里山”更是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庐山九个山峰的逐一观赏,表达了他对这一天然奇观的无尽感慨和怀念。最后两句“天澹澹,水漫漫。隔江岚翠袭衣寒。轻舟不住梅根浦”,则是对整首诗歌景象的收束,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领略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鹧鸪天·江中望九华山》是薛时雨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通过对其诗歌原文及其赏析的介绍,不难发现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还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而言,了解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够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