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风景艳当年。花月斗婵娟。画船省识青溪路,惯停桡、丁字帘前。十里香尘不断,而今付与颓垣。
莺啼蝶怨晚芳天。何处拾遗钿。杨花飘落浑无主,一团团、乱扑溪烟。应有白头词客,旧愁弹上新弦。
风入松 · 吊秦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入松·吊秦淮》是清代诗人薛时雨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简介:薛时雨,字慰农,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一位晚清著名词家,曾为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的亲家。薛时雨在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任杭州知府等职,有《藤香馆诗删存》等作品传世。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末民初之际,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间疾苦,而薛时雨作为一位官员,其个人也历经坎坷。因此,他在作品中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同情,都得以充分体现。
词作内容:《风入松·吊秦淮》通过描绘板桥的风景、花月的斗婵娟、画船停桡等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衰败现实的感慨。词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慨,通过对“杨花”无主的描写,寄托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土的眷恋。
艺术特色:《风入松·吊秦淮》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金陵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青溪路”、“丁字帘前”等,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词的主题。同时,词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风入松·吊秦淮》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感慨的词,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末年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革的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