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村绿竹自萧疏,犬吠声中野老居。 一笑相逢曾识面,谁知托迹半樵渔。
《晚游西郊》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一首词作。
《晚游西郊》不仅是一首充满古典诗意的作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窗口。通过深入解读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以及如何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
晚游西郊 晚村绿竹自萧疏,犬吠声中野老居。 一笑相逢曾识面,谁知托迹半樵渔。 注释:傍晚时分,村庄里的绿竹显得格外萧疏,狗吠声此起彼伏,野老人居住在这里。偶然间与一位老朋友相遇,我们曾经相识相认,可是谁知道现在我已经变成了一名打渔砍柴的人。 赏析: 首句"晚村绿竹自萧疏",描绘出一幅晚村的宁静景色,绿竹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得萧疏,给人一种寂静、清冷的感觉。第二句"犬吠声中野老居"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首句:“晚游西郊” 描述的是作者在傍晚时分外出游玩的情景。 - 次句:“夕阳西坠半孤村”,描绘了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以及村落的轮廓显得有些孤独。 - 第三句:“鸟语声中树色翻”,表达了鸟儿鸣叫声和树木色彩交织在一起的景象。 - 第四句:“牧子横牛吹短笛”,描述了一位牧童在横着的牛旁吹奏短笛的场景。 - 尾句:“闲来坐看菜花园”,描绘了作者闲适地坐在菜园里欣赏景色的情景。
【解析】 “晚游西郊”,即游于城西之郊,是说作者在傍晚时分外出游玩。首句中的“园中”指作者居住的宅院。“地瓜”,即红薯,是一种粗粮,多种植于农村。“野菜”,即农家自种的蔬菜。“青青”,指颜色青翠。“暮色过,”即傍晚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这四句话写出了诗人傍晚时分外出游玩的情景。第二句“地在城西三里外”,点出园子的具体位置。“茅庐”,即简陋的房屋,此处泛指草屋。“聚首”,即聚集、聚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