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江道中

扁舟越寒溪,篷窗正愁绝。
余霞散复收,远火明更灭。
雁叫一天霜,渔归半帆月。
舟人指前滩,滩水空陈迹。
我行叹飘蓬,望望烟波阔。
浊酒聊自斟,羁怀那可说。
平生对清景,强半在行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濑江道中》是清代诗人储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寒江上行走时所见之景和所思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储秘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现存资料不多,只知道他以诗文著称,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一定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 首联:“扁舟越寒溪,篷窗正愁绝。”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寒冷的溪流,感受到深深的忧愁。
  • 颔联:“余霞散复收,远火明更灭。”描写了夕阳西下,晚霞与火光交织变幻的美景。
  • 颈联:“雁叫一天霜,渔归半帆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景象的感受和思考。
  • 尾联:“舟人指前滩,滩水空陈迹。”反映了诗人旅途中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感慨。
  1. 诗歌主题
  • 行旅之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漂泊之感。
  • 清景与羁愁:诗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感叹于自己的行旅之苦和内心的孤独。
  1. 艺术特色
  • 景物描绘: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如“余霞散复收,远火明更灭”等句,生动地捕捉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 情感表达:诗中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因行旅而引发的愁绪,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濑江道中》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 审美价值: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细腻入微,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这首诗在现代教学中仍被引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 旅游宣传:作为地方的文化名片,《濑江道中》也被用来推广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濑江道中》不仅展示了储秘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出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