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孤山

山色秋天外,黄昏望不迷。
中峰残照在,东麓一星低。
空翠寒衣袂,清风到杖藜。
平生慕真隐,长揖谢夷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孤山”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指代了刘基的一首五言律诗《望孤山作》。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晚年不得意的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下面是对“望孤山”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望孤山作》的作者刘基,本名刘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刘基通过《望孤山作》描绘了孤山、红霞、寒烟和青岛等自然景色,这些景物在诗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寂静而凄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凉之情。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将自身比作“霜下草”和“水中萍”,通过这些形象,诗人传达了自己晚年不得意的心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都充满了这种心情,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有力。

  4. 社会影响:“望孤山”不仅是刘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政治理想与人生态度的体现,反映了他在元末社会动荡时期的思想状态和对明朝建立后可能的社会变革的预感。

尽管“望孤山”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文学作品,但它是刘基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留下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刘基本人以及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