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延陵季子庙碑后

逃位曾传泰伯风,那言高义子臧同。
江山未改仍公子,人物无凭只上中。
地僻似村烟月白,庙间如社野花红。
伤心窟室铍交后,断送亡王泣甬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延陵季子庙碑后》是清代诗人钱名世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其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钱名世,字亮工,一字絅庵,江苏武进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他因参与年羹尧事件而遭贬,最终返回原籍,被王鸿绪、万斯同聘为《明史》纂修助手。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有《崇雅堂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避位曾传泰伯风,那言高义子臧同。史书未改仍公子,人物无凭只上中。地僻似村烟月白,庙闲如社野花红。伤心窟室铍交后,断送亡王泣甬东。
  • 此诗以“题延陵季子庙碑后”为题,表达了对季札的敬仰及对其历史地位的认可。首联提到季札作为吴太伯的后代,其行为可视为道德典范,具有极高的政治和道德价值。第二联则指出虽然史书记载不变,但季札的事迹依然需要被世人铭记,其人物形象难以凭依。第三联描绘了季札祠庙周边的自然风光,虽偏远却充满宁静之美。第四联则表达了对季札墓地的哀悼,以及对其一生的惋惜之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1. 诗歌赏析
  • 诗中的“季札封于延陵”,指的是古代吴国的贵族季札死后被封为延陵侯,以示纪念。诗人通过这一典故引出了孔子为季札墓碑撰写铭文的故事。孔子认为季札的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因此为其墓碑写下了“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铭文。
  • 诗中还提到了十字碑的传说,即孔子为季札所书的碑文,这进一步强调了季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诗中的情感表达丰富而深沉,既有对季札高风亮节的赞美,也有对其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题延陵季子庙碑后》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关于历史、文化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