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名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题、抓关键词句分析概括诗意。注意要理解全诗,然后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孟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指农历正月初;“经旬”,十天;“山行”即登山,泛指游山;“柴荆”是柴草编的门帘.这四句写孟春的阴雨,经过十天才放晴,所以开门出去,看到山野间草木都长出了嫩芽,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首联写诗人在阴雨之后
【注释】: 尚书:指尚书,是古代官名。天北斗:指天上的北斗星。司寇:官名,主管刑罚。鲁东家:指鲁国的东家。鲁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王士禛的高贵身份,第二句以“司寇”对“尚书”,表明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后一句以“鲁东家”对“天北斗”,显示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全诗意为:你贵为朝廷重臣,我虽一介布衣却对你怀有一片赤诚之心。 赠张岱《留书》 先生何事太迂疏
【注释】分陕:周朝分封诸侯,以陕为界。陕西地区是秦的属国,故称分陕。周太保、汉将军:都是指古代官名。周代称太师为太保,汉代称大司马或大将军为将军。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七绝诗。前两句说,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公旦曾分封陕地为属国(陕西),后来成为秦王朝的属郡,因此陕西地区有“分陕”之称。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周王分封给同姓诸侯很多土地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的《赠宋射陵》。全诗共七十六句,每句五字,共四十二对。 第一对:冬青萧索遗民少,海滨宽间存一老。 注释:冬天的青翠松柏显得格外萧瑟,留下的百姓很少;而海滨之间却有一个老者依然存在。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种是萧瑟寒冷的冬天,另一种则是宁静美丽的海滨。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老者的独特之处。 第二对:睒睒晨星气象高,华峰削翠金天杳。 注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钱塘江大潮的诗。 诗的前四句,写潮水涨落。“早潮滟滟明星没,晚潮浩浩初月出。”说的是早潮和晚潮。“明星”即星,这里指太阳。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天落下,所以用“明星没”来表示太阳落山。而“晚潮浩浩”,则是说夜幕降临时,潮水又汹涌澎湃地涌上来了。这两句诗,是把太阳和月亮作为时间的标志,以表现时间的变迁。“潮去潮来自古今,秋毫不见江波溢。”写的是潮水的来去、涨落。“古今”二字
诗名:《题延陵季子庙碑后》 避位曾传泰伯风,那言高义子臧同。 史书未改仍公子,人物无凭只上中。 地僻似村烟月白,庙闲如社野花红。 伤心窟室铍交后,断送亡王泣甬东。 注释: - 避位曾传泰伯风:指泰伯(泰伯曾)不遵从父亲周太王攻打商纣的命令,而选择逃离去建立吴国。 - 那言高义子臧同:表示对泰伯的高洁品德和高尚行为的赞美,认为他的高尚品质如同古代贤人子臧一样令人敬仰。 - 史书未改仍公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全诗共七十六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闻雁 前除置酒谈竟日,秋色满眼何清佳。 一声初雁忽相感,霜信直逼长安街。 羁孤客子正无赖,百事卒卒煎情怀。 三春刷羽到秋半,栖息未定行藏乖。 万重云里接哀响,此境倍觉归吾侪。 金风紫塞浩呼汹,雪花早被千山崖。 雨城池边冷透骨,挈群南徒依江淮。 寒河芦叶顿衔尽,横绝苍霭如樯排。 毛衣皎洁性高介,叫空嘹喨非淫哇。 慈恩塔级众翔集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鸣叫。 萧斋:有箫声的书房。萧,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借指书斋。 【译文】 听到远处传来的雁叫声,我情不自禁地抚琴弹奏;在月光下,我看到窗外有只大雁正掠过高高的碧霄。 【赏析】 诗题《闻雁》即因听到远行的大雁发出的叫声而引起联想,进而想到自己的飘零之感。全诗语言平易,情致深婉,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首句“闻雁”二字点出主题,次句写闻雁后的感受:触景生情,不禁弹起琴来
``` 观潮 此地凭阑却回首,青门文采今何有。闲看《七发》广陵潮,急买六朝京口酒。 注释:此处是作者凭栏远眺,回想起过去在青门的辉煌,但现在又有何意义呢?我悠闲地观看了《七发》中的广陵潮水,急忙购买了六朝时期的京口酒。 赏析:诗人借凭阑而望的动作和回首的动作描绘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同时通过“青门文采”一词,表现出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但现实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孟春值阴雨,经旬闭柴荆。 晨兴理短策,试向前山行。 始霁群卉坼,稍暄百鸟鸣。 攀跻纡石磴,迢递延葱菁。 谷幽岚正合,路转湖偏明。 松风有时歇,悠然闻水声。 即此惬吾虑,绵邈生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