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潮滟滟明星没,晚潮浩浩初月出。潮去潮来自古今,秋毫不见江波溢。
渡江著屐升颠崖,江流端正白道斜。吞海亭前放两眼,湱然耳畔喧雷车。
江凫渚雁知潮信,拍翅惊飞排水阵。半江崩浪大千山,突过中流肯平进。
白马粗毛十万匹,怒蹄蹴踏寒风飘。如茶素甲鼓声高,睒旸霜刀横击律。
雪龙夭矫空中飞,飞鱼怪物相追随。鳞爪变现颔珠落,毒涎雾喷光淋漓。
斗霆击电海门碎,巨壑荡潏藏舟移。汨没沙洲不胜计,但凭远峰露螺髻。
云根直欲信流去,虹洞苍茫极风势。江豚掀簸岂自由,天吴叫啸水仙愁。
弄潮吴儿好身手,蓦波燕跃伸黄头。欹岸水痕添一丈,渔舟个个浮天上。
绝港空陂尽灌输,枯荷败稿皆神王。涛偃端平镜面圆,千溪小艇乘江涨。
君不见钱塘罗刹凌浙西,岁岁啮坏江边堤。英雄豪气夺天险,犀弩立射潮头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钱塘江大潮的诗。
诗的前四句,写潮水涨落。“早潮滟滟明星没,晚潮浩浩初月出。”说的是早潮和晚潮。“明星”即星,这里指太阳。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天落下,所以用“明星没”来表示太阳落山。而“晚潮浩浩”,则是说夜幕降临时,潮水又汹涌澎湃地涌上来了。这两句诗,是把太阳和月亮作为时间的标志,以表现时间的变迁。“潮去潮来自古今,秋毫不见江波溢。”写的是潮水的来去、涨落。“古今”二字,既写出了时间的长远,也写出了时间的变化。“秋毫”是极细微的东西,但“秋毫”不可见,则江面之平静,就可想而知了。“秋毫”和“江波”相对照,更突出了“秋毫”不可见的特点。
五、六两句,写江岸景色。“渡江著屐升颠崖,江流端正白道斜。”意思是说,诗人穿着草鞋登上高高的山坡,俯瞰着江边。江流很平,路也直,但白道倾斜了。这两句诗,把江流的平缓和道路的曲折作对比,使人感到江流的安谧,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八两句,写江上飞鸟。“吞海亭前放两眼,湱然耳畔喧雷车。”意思是说,在吞海亭前放开眼界看,耳旁响的是雷鸣般的响声。这两句诗,既是对江上飞鸟的写生,又写出了江水声势之大。
九、十两句,写江中惊涛骇浪。“江凫渚雁知潮信,拍翅惊飞排水阵。”意思是说,江上的野鸭子和河中的鸿雁,都懂得了江潮的消息,它们拍打着翅膀,惊慌地向水中的波涛中逃窜。“半江崩浪大千山,突过中流肯平进。”意思是说,整个江面上波浪翻滚,像山一样的巨浪,冲破了中流,不肯向后退却。这两句诗,把江面的波涛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十一二句,写白马和素甲。“白马粗毛十万匹,怒蹄蹴踏寒风飘。”意思是说,有一万匹白马,它们的身上披着粗毛;有十万只素甲战马,它们在风中奔驰。“如茶素甲鼓声高,睒旸霜刀横击律。”意思是说,这些战马身上的铠甲像茶一样的颜色,战鼓声震天价响;那锋利如刀刃的宝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两句诗,把马匹的威武和战马身上的铠甲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十五六句,写雪龙和虎蛟。“雪龙夭矫空中飞,飞鱼怪物相追随。鳞爪变现颔珠落,毒涎雾喷光淋漓。”意思是说,一条巨大的雪龙在空中飞腾,而那些飞鱼和怪物也跟随着它一起飞腾;它们的身体上闪闪发光,像是有鱼鳞和鱼颌一样。“斗霆击电海门碎,巨壑荡潏藏舟移。”意思是说,天空中电闪雷鸣,海水冲开一个大口子,把小船都冲到海底去了。这两句诗,把雷电和大海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十七八句,写江豚。“汨没沙洲不胜计,但凭远峰露螺髻。”意思是说,无数的沙洲被淹没了不知有多少个,只有远远的山峰露出尖顶。这两句诗,把沙滩上的沙洲和远处的山峰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最后几句,写云根虹洞。“云根直欲信流去,虹洞苍茫极风势。”意思是说,云彩的根部仿佛就要随流水而去,而那个虹洞则在云雾缭绕之中显得十分苍茫。这两句诗,把云根和虹洞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十九句,写江豚掀簸,天吴叫啸。“江豚掀簸岂自由,天吴叫啸水仙愁。”意思是说,江豚在水中掀起波浪,难道它是自由的吗?而天吴(即东海龙王)则发出凄厉的叫声,好像在呼唤水神。这两句诗,把江豚掀簸的形象和天吴叫啸的声音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二十句,写弄潮儿。“弄潮吴儿好身手,蓦波燕跃伸黄头。”意思是说,弄潮儿的本领很高超,他跳过浪花,伸开双手。“欹岸水痕添一丈,渔舟个个浮天上。”“欹岸”就是斜坡的岸边,“鱼迹”就是渔船。“一丈”“浮上”等词语,使读者想象出一幅渔民们驾着渔船在水上飘浮的图景。
二十一、二十二句,写绝港空陂和枯荷败稿。“绝港空陂尽灌输,枯荷败稿皆神王。”意思是指那些河道已经干涸了,所有的河渠都被引干了。那枯萎的荷叶和破败的稿纸,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诗,把河道干涸的情景和枯荷败稿的神异景象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二十四句,写潮水的气势和威力。“涛偃端平镜面圆,千溪小艇乘江涨。”意思是说,当潮水退下来的时候,江面变得平展了,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千条小河的小船上坐着的人们都乘着涨潮顺流而下。这两句诗,把江水平展的景象和乘船顺流而下的情景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钱塘江大潮的描绘,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和浩瀚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