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怨

万里胡天断鸟飞,年年策马未言归。
西风吹急笳声咽,历乱黄沙满铁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征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边塞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征怨》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具体约作于这一时期。此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通过边塞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强烈谴责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荒凉的深刻感受。

  2.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篇没有直接使用“怨”字,却处处弥漫着一种深深的怨情。它通过描写征人的生活环境、心理感受和战斗经历,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牺牲。诗中通过对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的景象描绘,展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以及对转战跋涉的辛酸体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愤与哀愁。

  3. 艺术特色:柳中庸在《征怨》中运用了精湛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既富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征怨》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还巧妙地借萧管、孤枕、孤灯等意象,表达了征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辛酸。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征怨》是一首充满深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厌恶的情感。通过深入分析《征怨》,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为学习和欣赏唐诗提供新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