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归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僮归》是清代诗人钱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家庭悲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僮归》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家庭悲剧,主人公的父亲(钱衍)与祖父发生冲突而被遣送离家,家中的小童(僮)因年幼而受到父亲的遗弃。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充满悲凉气息的场景。诗中的“我”看到僮父在秋天里跪拜在庭院的台阶上,向“我”请求同情,表现出对儿子命运的无奈。诗中还透露出一种社会风气,即父亲因为与长辈意见不合被逐出家门。

诗歌通过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僮的父亲自述多病,无力支撑自己的生存,他恳求“我”的怜悯。这一幕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人性的冷漠与无情。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主人公对于家族命运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感受,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僮归》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性悲欢的深刻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