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

云暗山光,风和竹韵。晚来庭院寒成阵。玉纤无力整残妆,倩人花下扶蝉鬓。
为爱登临,顿消愁闷。烟霞似与蓬莱近。昨宵雨过嫩苔生,归来踏得双鸳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 ·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是清代钱凤纶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地探讨这首词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作者背景等相关信息:

  1. 作品原文
    云暗山光,风和竹韵。晚来庭院寒成阵。玉纤无力整残妆,倩人花下扶蝉鬓。为爱登临,顿消愁闷。烟霞似与蓬莱近。昨宵雨过嫩苔生,归来踏得双鸳润。

  2. 内容解析

  • 自然景色的描绘:词中开篇即用“云暗山光”和“风和竹韵”勾勒出一幅秋天雨后山水图。这种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敏锐,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
  • 人物情感的表达:词中的“玉纤无力整残妆,倩人花下扶蝉鬓”透露出柔嘉娣的娇弱和依赖,通过她的动作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温柔且略带哀愁的美。
  • 情感转变的展现:“为爱登临,顿消愁闷”表现了词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而“烟霞似与蓬莱近”则预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浪漫色彩。
  • 景物与情感的结合:词末的“昨宵雨过嫩苔生,归来踏得双鸳润”,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昨夜风雨过后庭院重生的感慨,以及对与柔嘉娣共度时光的珍惜。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钱凤纶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结构紧凑:该词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首句点题,中间部分展开叙述,最后以景收尾,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 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感悟和对爱人的深厚感情。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钱凤纶,字云仪,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派诗人之一。
  • 文学贡献:除了这首著名的《踏莎行》,钱凤纶还有《古香楼词》等多部作品传世,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

《踏莎行 ·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词作,也是研究钱凤纶及其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所传颂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