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痕掩映雾绡空,曳影抛烟近绮丛。
一角斜牵犀划水,半规疑堕月留弓。
莫惊鱼钥伤春后,镇锁虾须病酒中。
谁见杏花栏槛里,徘徊欲上怯东风。
分明擘破玉连环,钗股还敲玳瑁弯。
有意参差邀半面,无心舒卷任双鬟。
空闺似掷流黄速,隔院频窥屈戌闲。
不锁芳春偏锁恨,一声惊恐隔蓬山。
帘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帘钩
李峤,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帘钩》这首作品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中帘钩轻摇的画面。诗中的“春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展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生命的脆弱;而“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则揭示了人间繁华背后的虚妄与诱惑。
此诗不仅反映了李峤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珍视。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在《午枕》一诗中,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微瞬间。“簟欲流”一句不仅形容了竹席的清凉质感,更通过红花映衬帘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氛围。诗中的梦境被小鸟打扰,使得原本悠远美妙的梦境变得短暂而模糊,这种变化也象征着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帘钩》和《午枕》这两首诗都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含义。它们不仅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更是对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洞察。无论是李峤的《帘钩》,还是王安石的《午枕》,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瑰宝。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