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咏瓶菊

十风九雨重阳过,秋光更饶篱菊。败叶阶除,疏桐院落,秀色一天霜足。推黄熨绿。自不为春华,不因寒肃。野韵幽芳,独开迟暮避尘俗。
书窗分取一束。称诗怀浓淡,瓶水新掬。瘦影离披,清灯暗月,添写屏山六幅。翛然溪谷。伴楚客狂吟,陶家清福。爪擘霜螯,冷香沁樽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咏瓶菊》是一首文学作品,由清代诗人鲍之芬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下面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鲍之芬,字药缤,一字浣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其诗作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 作为户部郎中之钟妹的徐某室的妹妹,鲍之芬与她的姐姐之蕙、之兰并工吟咏,显示了其家族在文学方面的深厚传统。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原文“十风九雨重阳过,秋光更饶篱菊”描绘了重阳节时风雨交加的景象和篱边的菊花,体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
  • “败叶阶除,疏桐院落,秀色一天霜足”则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萧瑟而高洁的氛围。
  • “推黄熨绿。自不为春华,不因寒肃。野韵幽芳,独开迟暮避尘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1. 词句注释
  • 词句中的“推黄熨绿”意味着将黄色的阳光照耀在绿色上,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 “自不为春华,不因寒肃”表达了菊花不依赖春天的繁华也不畏惧寒冷的肃杀,展现了其坚强的生命力。
  1. 白话译文及赏析鉴赏
  • 《台城路·咏瓶菊》的白话译文简洁明了,将古诗文的意境转化为现代语言,使读者易于理解。
  • 通过对菊花在不同季节中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菊花坚韧不拔、不畏霜露的品质,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1. 创作背景与名家点评
  • 《台城路·咏瓶菊》的创作背景涉及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诗歌的内容和风格。
  • 名家点评指出,该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高洁的艺术追求,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诗词形式的熟练掌握。
  1. 轶事典故与艺术特色
  • 关于《台城路·咏瓶菊》的轶事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借鉴了某些历史故事或自然现象,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艺术特色方面,鲍之芬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诗歌具有鲜明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台城路·咏瓶菊》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通过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向世人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和文化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