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
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
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
沅陵七夕同德树堂江上夜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沅陵七夕同德树堂江上夜坐》是清代文学家、诗人鲍之钟的作品,全文如下: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七夕之夜与友共坐江边的情景,以及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开篇即用“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来设置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此刻的感慨与思索,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接着,“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坐在清澈的江水之上,回望星空的景象。这里的“清沅上”和“回瞻碧汉间”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传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生动画面。这里的“鱼龙潜泽国”形象地描绘了江中的鱼类和水生动物,而“镫火动江关”则形容了灯火通明的城市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观察夜空中的云彩和双星(指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表达了对宇宙之美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一部分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天文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沅陵七夕同德树堂江上夜坐》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赞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