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
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
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描绘了作者在沅陵七夕之夜与友人同德树堂江上夜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的感慨。

诗句解析:

  • 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天涯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此处指诗人所在的沅陵。此何夕是指这个夜晚是什么时间,斜月一钩闲形容月亮斜挂在天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共坐在清澈的沅江之上,回望银河之间。清沅上指的是清澈的沅江,碧汉间指的是银河。
  • 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鱼龙在泽国中潜藏,灯笼火光照亮了江关。泽国指的是湖泊、河流等水域,江关是指长江的关口。
  •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整晚都在观看云彩飘过,双星指的是明亮的星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带楚山指的是星星在楚国的山脉上空闪烁。

译文:
天涯何处是今夜,斜月高悬静悄悄。
我们共坐在清澈的沅江之畔,回望银河如画中游。
鱼儿龙蛇潜伏在湖泽之中,灯火照亮了江关的夜晚。
整个夜晚都在欣赏云彩的飘渺,两颗星星相伴于楚山之上。

赏析:
这首诗以“沅陵七夕同德树堂江上夜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诗人用“天涯此何夕,斜月一钩闲”开篇,以“天涯”和“斜月”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他通过“共坐清沅上,回瞻碧汉间”两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清澈的沅江和繁星点点的银河。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通过“鱼龙潜泽国,镫火动江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边夜色的美好。这里的“鱼龙”和“镫火”都是古人常用来象征祥瑞之物的元素,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神秘色彩。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带楚山”这一意象,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楚国大地,展现了他的广阔胸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竟夜看云度,双星带楚山”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双星和楚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双星象征着牛郎和织女,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而楚山则代表了楚国的地理风貌和文化特色。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来看,它都堪称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