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得得趁平沙,高下林峦入望赊。
浅濑过帆回雉堞,淡烟笼竹隐人家。
亭涵疏雨松涛细,寺俯惊雷夕照斜。
客路风光在何许,纸窗月影到霜花。

【注】泾县在皖南,水西寺是当地名胜。

马蹄得得趁平沙,高下林峦入望赊。

浅濑过帆回雉堞,淡烟笼竹隐人家。

亭涵疏雨松涛细,寺俯惊雷夕照斜。

客路风光在何许,纸窗月影到霜花。

注释:

(1)“马蹄得得”形容马蹄声清脆有力,节奏明快,“趁平沙”指马蹄声在平沙上奔跑的沙响。

(2)“高下林峦入望赊”形容树林和山峦高低起伏,远看时显得悠远、渺茫。

(3)“浅濑”(jiǎn shà):浅小的水流。“过帆”指经过的船帆。

(4)“淡烟笼竹隐人家”形容淡淡的烟雾缠绕着竹子,使竹影掩映着人家。

(5)“亭”指亭子。

(6)“疏雨”指稀疏的小雨。

(7)“寺俯”指寺院俯视。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通过描写泾县水西寺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马蹄得得趁平沙,高下林峦入望赊”,描绘了马蹄在平坦的沙地上疾驰而过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马蹄声在平沙上的回荡,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马蹄声在耳边响起。同时,也写出了远处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林峦在望中显得格外遥远、模糊。

颔联“浅濑过帆回雉堞,淡烟笼竹隐人家”,则进一步描绘了水西寺周围的景色。诗人以“浅濑过帆”、“淡烟笼竹”、“隐人家”等意象,将水西寺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浅濑过帆”形象地表现出了水流的动态;“淡烟笼竹”则描绘出了竹林的幽静;“隐人家”则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颈联“亭涵疏雨松涛细,寺俯惊雷夕照斜”,则是对水西寺周围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亭”、“疏雨”、“松涛细”等词汇,都为画面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而“寺俯”、“惊雷夕照斜”则则描绘出了夕阳西下时寺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壮丽而悲壮的气息。

尾联“客路风光在何许,纸窗月影到霜花”,则是诗人对于整个旅程的感慨与总结。诗人通过对“客路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旅途中美好景致的怀念之情。而“纸窗月影到霜花”则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