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饥驱出,藏名悔不深。
生涯举子业,杯酒故人心。
花坞辟香径,客船依野阴。
晚风留宴赏,沙渚有归禽。
自花埭至羚羊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花埭至羚羊峡》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代诗人谢兰生创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谢兰生,字佩士,又字澧浦,出生于广东南海,嘉庆七年进士,以亲老告归。他博雅好古,工诗文、书画、篆刻等,精于鉴别。
- 作品原文
- 原文:果然灵峡石,大似二禺峰。上有云间寺,旁无竹外松。壁门横截马,山脊互蟠龙。
- 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羚羊峡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如“果然灵峡石,大似二禺峰”和“壁上有云间寺,侧无竹外松”,展现了峡谷的雄伟与寺院的静谧。
- 人文情怀: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例如“生涯举子业,杯酒故人心”反映了其一生的学术追求和深厚的友情。
- 艺术特色
- 形式:《自花埭至羚羊峡》为五言律诗,这种形式要求诗歌结构严谨,音律和谐,有助于诗人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景象。
- 意象运用:谢兰生在诗中巧妙使用了“灵峡石”、“云间寺”等意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的山川之美。
-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教育意义:通过欣赏《自花埭至羚羊峡》,读者可以学习古代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这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自花埭至羚羊峡》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同时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山水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艺术才华,更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