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过双峰寺

寒云萦古殿,画壁敞双楹。
积雪透山骨,断冰流水声。
岩枯岚影淡,烟冷暮光清。
策蹇人归去,依依系别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日过双峰寺”是清代诗人缪公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双峰寺的景致,展现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画面。以下是对该诗及其背景、内容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缪公恩,字子才,号秋帆,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尤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主,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
  2. 创作背景:缪公恩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冬日过双峰寺”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寺庙的宁静之美,还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3. 诗歌内容:缪公恩的《冬日过双峰寺》描绘了冬日里双峰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寒云萦古殿,画壁敞双楹。”首两句便以简洁的画面勾勒出双峰寺的古朴与宁静。接着,“积雪透山骨,断冰流水声。”通过描写积雪覆盖山峦和溪流的声音,展现了冬天的清冷与静谧之美。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缪公恩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寂的冬日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淡泊。
  5.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缪公恩的《冬日过双峰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6. 鉴赏价值:作为一首诗,它在文学上的鉴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生动。缪公恩巧妙地运用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缪公恩的《冬日过双峰寺》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