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鲜使臣李鲁山高兼之金清山诸君

和光雅度座生春,醉我名言似饮醇。
笔底莲花开妙舌,胸中菱镜绝纤尘。
延陵在古多君子,瀛海于今有故人。
欲问清辉何处是,神嵩东畔望冰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朝鲜使臣李鲁山高兼之金清山诸君》是清朝诗人缪公恩的一首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朝鲜使臣及其随员的描述,展现了一幅跨越国界的友好交流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交往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缪公恩,字立庄,号梅湃,沈阳人。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学者,擅长书写和诗歌创作。
  1. 诗作原文
  • 吟望东瀛璧月圆,诗成附鹤寄诸仙:这两句描述了朝鲜使臣及其随员在到达东瀛(即今天的韩国)时的情境,象征着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共鸣。
  • 开函应是才三月,忆别何期竟五年: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回忆以及对再会的期望。
  1. 作品赏析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通过“吟望”和“诗成附鹤”,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文人雅集相结合,展示了朝鲜使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气质。
  • “开函应是才三月,忆别何期竟五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次会面的珍惜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别离时刻的感慨。
  1. 写作背景
  • 缪公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与外国使节进行深入交流,这首诗可能是在一种较为间接的交流形式下创作的。
  • 诗中通过描述朝鲜使臣及其随员的行为和态度,反映出诗人希望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愿望。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风雅,也传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期盼。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探讨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以及这些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
  •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元素,如何反映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送朝鲜使臣李鲁山高兼之金清山诸君》不仅是一首表达国际友谊的诗歌,它还深刻地揭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情感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妙转变。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在促进中外文化对话与理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