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回廊。西风初透罗裳。夜沉沉、碧天如画,银河远泻垂杨。问何处、野猿啼啸,曾经见、孤雁翱翔。绣户寒砧,谯楼戍鼓,数声和月到纱窗。回文字、争传苏蕙,愧杀谢秋娘。
更何须,莺调蝶拍,柳舞桃妆。忆年时、花开旧院,黄鹂巧弄笙簧。按红牙、歌翻新律,擎玉斝、杯底生香。露冷烟青,桑移海换,教人底处问秋光。又无端、砌蛩悲咽,桐叶响银床。凝思里,夜阑人静,灯影幢幢。
多丽 · 秋夜
介绍
《多丽·秋夜》是清代诗人钟筠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以及写作背景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古诗:
诗词原文:
倚回廊。西风初透罗裳。夜沉沉碧天如画,银河远泻垂杨。问何处野猿啼啸,曾经见孤雁翱翔。绣户寒砧,谯楼戍鼓,数声和月到纱窗。回文字、争传苏蕙,愧杀谢秋娘。更何须,莺调蝶拍。诗词翻译:
- 作者倚靠在走廊上,感受着西风轻轻拂过自己的衣裳。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夜晚的寂静与深沉。
- 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远处的银河仿佛在缓缓流淌,映照在垂杨柳上。
-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野猿的啼叫,我曾在梦中见过一只孤独的大雁飞翔。
- 家中的门户传来阵阵寒砧声,远处的城堡中传来了战鼓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与月光交织在一起,洒满了我的窗户。
- “回文”是一种特殊的字体,它能够正反读都一样,如同苏蕙的诗一样,令人感到无比的自豪。相比之下,谢道韫的才情则显得稍微逊色一些。
- 更不需要去羡慕那些莺歌燕舞,蝴蝶飞舞的美好时光。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使用了很多象征和比喻,如“野猿啼啸”和“孤雁翱翔”象征着自由和孤独,而“绣户寒砧,谯楼戍鼓”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氛围。此外,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赞美之情,如引用了“回文”、“苏蕙”和“谢秋娘”等典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诗词评析:
钟筠的《多丽·秋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艺术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回文”运用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才华。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创作背景:
钟筠作为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多丽·秋夜》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作者个人的情感经历或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正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心态和情感的反映。
《多丽·秋夜》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刻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多丽·秋夜》无疑是一个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