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谒太白墓

谪仙人已还仙去,身骑长鲸不肯住。孤坟三尺青山巅,绝无词客吊秋烟。
青山主人总奇绝,前有谢朓后青莲。我欲问天天不语,拜公合在西江渚。
我欲下笔愧无才,招公合筑糟邱台。公之踪迹如游龙,俗士龊龊谁能容?
胸中奇气海岳小,醉后狂歌天地空。桃李家园宴春夜,天伦乐事追群谢。
兴酣直踏落雁峰,狂吟奇句惊天公。瀛洲仙草东风绿,沉香亭上呈新曲。
猩猩啸雨鬼啼烟,罡风吹落夜郎天。呜呼,一生荣辱皆寄耳,生非生兮死非死。
长星耿耿三千丈,光茫下烛万馀子。沧江日夜东南流,诗魂高踞秋风秋。
寻山饮酒兴未毕,赤脚下追水中月。月兮月兮尔有情,公乎心迹同其清。
世人欲杀不得杀,手抱蟾蜍归玉京。风流歇绝一千载,后之来者犹涕零。
蓬莱清浅云车过,应向青山作高卧。水中明月山中云,长伴千秋绝顶人。
公乎驰逐且如此,我辈饥驱何足数。巫山十二翠色浓,洞庭波浪巴陵东。
何地复与仙人逢,或者相逢樽酒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山谒太白墓》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墓前祭文,由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于20世纪初。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这位诗仙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认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歌以其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其中不乏描绘壮丽山河的佳作,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

《青山谒太白墓》是一首典型的古代祭祀性诗歌,通过描绘李白死后仍被人们怀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前辈大师的崇敬之情。诗中提到“骑鲸醉月不肯留”,意指李白虽已离开人世,但其精神仍像长鲸一样在宇宙间遨游,不愿停留。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质。同时,“青山无人几千载,薜月松风苦相待”则描绘了李白孤寂的墓碑在青山之上,周围无一人来探访,只有薜荔草和月色陪伴着李白的灵魂,这种描写既表现了李白生前的高洁品格,也暗喻了他对后人的期望和影响。

《青山谒太白墓》还透露出一种文化传承的主题。诗中提到“我欲发语惊鸿蒙,诗成还输白也工”,意味着尽管现代人难以超越李白的诗才,但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和继承李白的艺术成就来实现自身的超越。这种观点不仅肯定了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鼓励后代文人继续探索和创新,以保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山谒太白墓》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对李白诗歌精神和文化意义的一次深刻体现。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