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松歌

盘山万松无寸土,法藏一松更遒古。
根蟠巨石破石腹,宛转游龙依卧虎。
鳞甲参错护苔藓,亸地屈铁意伛偻。
石幢支肘有神力,回枝突出折腰舞。
自南自北性所便,纡余揖让相周旋。
忽焉西向开华屏,苍髯低拂环翠亭。
有时天风来谡谡,龙吟不似丝竹肉。
传闻此树五百年,鄂公手植金刚坚。
老僧辟地思剪伐,道人示梦得舍旃。
老物信有鬼神护,不第拳曲全其天。
有美斯爱爱斯传,作歌赞颂谁其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盘龙松歌》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和松树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盘龙松歌》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期间为1735年至1796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丰富,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因其对清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而备受后人关注。
  2. 诗歌原文:《盘龙松歌》的内容如下:“何处无松,盘山之松,天下松之宗。盘山何处无松,法藏之松,盘山群松之祖龙。十馀年来将谓田盘大略吾遍考,孰知盘龙之名今日吾方晓。”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对于松树的深刻认识,认为盘山的松树不仅是地域性的,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松树之王。
  3. 诗歌赏析:《盘龙松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关于自然美、生命力与历史传承的赞歌。诗中的“盘龙”象征着松树坚韧不拔的姿态,而“法藏”则代表了松树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厚文化积淀。诗中提到的“盘山万松无寸土”,强调了松树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其根盘巨石,枝叶参天,展现出一种超越自然的壮观景象。
  4. 艺术特色:《盘龙松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相结合。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力量,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此外,这首诗的结构也很独特,采用了五言杂言的形式,使得诗歌既有古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美感。
  5. 文化意义:《盘龙松歌》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盘龙松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哲思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