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孝惠践炎祚,封地既削闻梁王。
隆准子孙就藩位,惟恢实始膺雄疆。
诏诸郡国立高庙,俾奉尊卣歆烝尝。
定陶之鼎亦其一,缪篆二八铭都仓。
长陵草没井火熄,旧物沦落无何乡。
仅从博古认款识,铁官鼓鞴空精良。
今兹古鼎制殊朴,范自何代来何方。
通高七寸器杀半,盖疑盂覆形圆铛。
三环列非一峰卓,两耳峙并三足强。
雷纹篆带品莫定,六夔三牺名难详。
西汉陶陵字可辨,供厨好畦应相当。
中丞好古识精审,原父南仲均惭惶。
定为共王陵祭器,扶风共祀逾千霜。
未入宣和旧图录,形质一一烦衡量。
累黍相差篆画别,知非初载升馨香。
共王谥同名则否,孝哀往事殊难忘。
傅氏昭仪后宫最,诞毓龙种看腾骧。
三鬷旧国藉屏翰,维城谊笃非恒常。
况复承华嗣主鬯,材艺素负夙德彰。
身嗣前星表环极,子承景祚夸当阳。
推亲典并显尊重,报功事与追远长。
想见顺时洁粢盛,斯鼎长奉园陵旁。
独遭新莽覆公餗,太阿倒握权势张。
奏贬尊号及帝母,天家骨肉情殊伤。
窃怀玺绶事乌有,妄以私怨凭黄肠。
穿茔竟忍遣谒者,发丘恍已添中郎。
金碗烟销土斑驳,宝衣火化云苍凉。
休讶鱼镫照夜密,空怜燕影衔泥忙。
高冢崩隤百物毁,眯眼惟叹荆榛荒。
流传此鼎独坚好,不随劫焰归苍茫。
爱等周家虎彝庋,珍同虞氏蜼敦藏。
莫问郑邢暨妘妇,漫称雕豆兼玉觞。
所惜铭辞异器盖,雄鸳仿佛离雌鸯。
何当更觅吉金偶,珠联璧合增辉煌。
生砂活碧敢亵视,西京法物留沧桑。
总然得一亦已足,宝气上烛浮云光。
绝胜汾阴禋祀毕,长沦彝器波汤汤。
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
介绍
《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一篇介绍汉代历史文物的论文或文献。这首诗歌全文是钟大源所作,描述了西汉定陶共王的陵墓鼎器,展现了汉代的封地和墓葬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诗歌内容:《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通过对定陶共王陵鼎的描述,揭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诗中提及了汉家孝惠帝在位期间的情况,以及其子孙被封为梁王的历史事件。同时,诗中提到了诏令各郡国建立高庙,以祭祀先祖和尊崇国家权威的举措。这些描述反映了汉代对于祖先和国家的尊敬,以及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作者背景:钟大源是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通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时代,让人们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汉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艺术手法:钟大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使得诗歌既有历史依据,又不失文学美感。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物的描述,更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研究意义:对于历史学者和研究者而言,《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古代中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