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影凝烟,凉痕酿雨,遥空难认阴晴。掩映丹枫,斜阳衬出霞明。天涯日暮相思远,又微茫、遮遍山横。记一绳,带雁飞来,抹断归程。
夜凉悄向针楼度,指银河疏处,飘梦无声。舒卷层霄,护来蟾月盈盈。愁边几叠鱼鳞聚,被凉飔、飘似罗轻。笑年年,出岫心闲,洞口还生。
高阳台 · 秋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秋云》并非戴延介的作品,而是清朝诗人程颂万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创作于清代,作者为程颂万(字子大,号鹿川田父,又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在这首词中,程颂万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高阳台·秋云》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程颂万是一位多产的词人,其创作生涯跨越清末民初,曾创设广艺兴公司,并督建造船厂。他的文学造诣不仅限于诗词,还包括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高阳台·秋屏》便是他诗词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从文学角度来看,《高阳台·秋云》是一首典型的清词佳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词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例如,“敌住霜威,不教移入帘阴”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在秋日里的孤独与坚贞。此外,“沉沉十二连环影,认眉山、瘦却秋深”等句子,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秋日的萧瑟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阳台·秋云》是一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词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末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对于喜爱诗词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