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裘

蒙茸毛质已全非,寒夜披来暖亦微。
不敢更思狐貉厚,有人还未着棉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敝裘》是清代惠周惕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将从作品内容、背景、艺术特点等多个角度,对《敝裘》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敝裘》描绘了诗人在寒冬中穿着破旧羊裘,四处奔走的经历。诗中的“一番凄风促暮砧,漫倾残笥付缝纴”,通过寒冷的冬风和傍晚的砧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关于作品的背景,《敝裘》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文人的生活状态。在那个年代,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废除,许多士人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甚至不惜改变初衷,以求一官半职。惠周惕作为一位文人,他的诗歌自然也蕴含着这样的时代特色。

从艺术特点上来看,《敝裘》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寒风、晚砧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例如,诗中的“丝纹断续难容线,毛理稀疏不受针”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羊裘的质地,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严寒中求生的艰难。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运用得当,如“犹有馀温胜短褐,还将独夜抵重衾”,通过对比旧羊裘的余温与新的棉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艰辛。

《敝裘》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